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行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五年来,物流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全社会物流总额从五年前的198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30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已达184.8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9%。物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协调性增强,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物流市场稳中向好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更是《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
物流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84.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社会物流总费用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5%,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物流运行质量有所提升。物流业总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物流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物流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2017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进入呈上启下阶段,各部门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去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发文,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营造良好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政策环境。并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今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现代供应链”,将我国物流供应链发展提到新高度。
与此同时,行业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物流安全监管约束进一步增强,一些行业普遍关心的政策问题,正在逐步落实和解决。物流业政策环境向着发展稳定、竞争有序、治理规范的方向持续改善。
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
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公路港运营模式转型发展,交通物流综合枢纽有序布局,各种运输方式趋于衔接,多式联运上升到国家战略。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物流通道,海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了西部内陆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等建设发展。此外,各种运输方式结构优化调整。我国载货汽车拥有量由2014年的1453万辆,逐步减少到2015年的1390万辆和2016年的1352万辆,连续两年共减少110万辆;水路运输船舶数由2013年的17.26万艘减少到2016年的16.01万艘,连续四年减少了1.25万艘。与此同时,2016年下半年以来,铁路货运量实现了止跌回升,由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下降11.9%和0.8%,今年前三季度上升为同比增长14.6%。
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提速
目前,我国A级物流企业已达5000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267家。“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达8300亿元,进入“门槛”提高到28.5亿元,随着原有市场增速放缓,兼并重组将迎来新一轮热潮,物流企业集中上市,企业间兼并重组、联盟合作、战略整合日益活跃,市场主体进一步趋于集中。车货匹配、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发展潜力巨大。随着需求升级,供给转型,产业融合、供应链整合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物流成行业发展新动力
新一轮技术革命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高效物流引导物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催生了大量新的业态和模式。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临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逐步加强,应用效果十分显著。特别是智能仓库、无人分拣、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等已进入实质探索阶段,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成为行业重要特征。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当前物流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能力不够矛盾交织;社会物流总费用仍然较高和企业盈利水平偏低问题突出;物流基础设施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互见并存;体制机制约束依然明显,市场环境治理有待加强;用户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与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之间仍有较大差距等等。
从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业目前正处于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发展新阶段,行业发展逐步从追求规模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成本要素驱动向效率提升、创新驱动转变,从单纯降低物流成本向降本与增效协同发展转变,传统的物流产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新机制,不断提速转型升级,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加快释放行业发展新动能。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创新驱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要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促进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要深入开展理念、模式、技术、业态等多方面创新。重塑企业竞争优势,为产业升级开辟新道路。
智慧物流。近几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在物流领域得到逐步应用,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变革。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不断推进,特别是智能仓库、仓储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无人分拣等技术已在物流业进行探索和应用。未来,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装备,推动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无人化,推进物流行业智能升级。随着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现代供应链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新动能。
网络优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物流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但距离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还有巨大的差距。十九大报告专门指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将为未来物流业大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保障,利于打造布局合理、衔接一体、功能齐全、绿色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绿色发展。物流行业是能耗大户,特别是近几年“雾霾”深重,对物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而随着电商、外卖行业的大发展,快递、外卖包装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峻。努力减轻物流运作的资源和环境负担,兼顾自身发展与生态文明的要求成为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绿色、生态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有提及,也充分说明,企业要发展,必须顺应生态文明这一新要求和新趋势。
开放共享。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物流业一直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走出去,也是我国物流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全国10余条中欧班列抱团发展,成果初 显;物流企业配合“一带一路”战略,正在不断加大沿线网点布局与建设,我国还加入了国际公路运输公约,为沿线国家通关提供便利条件;“一带一路”战略更给区域物流大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西部地区正在建设成新一批区域物流枢纽等。这些充分说明,走出去发展,已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在当前共享时代下,如何通过共享物流资源实现整个物流体系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已有物流企业进行积极尝试。也将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中联联教育培训方面。目前,我国有5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等相关专业,已经形成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分级式物流教育体系。2005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两个教指委的秘书处均设在中物联,依托行业推动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在职业教育方面,我国有2000多所职业院校开设了物流课程,累计向社会提供了300多万学历教育人才,为满足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