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十二五”时期,国家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物流市场的活力得到释放,物流行业的整体规模和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互联网技术推广应用为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物流成绩与问题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社会物流成本居高难下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突出,物流基础设施下降,有效需求与供给能力不足,矛盾交织。然而,“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供给侧结构改革是重要任务,物流成本高是当前国民经济的短板。在此大背景下,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按照中央总体要求积极推动物流的供给侧改革,提高物流有效供给能力成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节约高效的物流体系,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2)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继续发挥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的建设,完善物流园区布局,促进运输组织之间的高效衔接,大力发展都市联运、冷连运输、统筹城乡配送协调发展;
(3)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县乡村物流配送网络,推进物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服务创新;
(4)贯彻落实修订后的国标为起点,提高车辆装备的技术水平,在全国开展无车乘人的试点,运用新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技术,提高物流的网络化、组织化、智能化水平。
把握创新与共赢
物流业是复合型产业,也是重资产行业,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与融合。
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新的支持;针对物流企业特点,推动金融测评的创新,推动发展新型的融资方式,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近年来,我国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很快,物流与金融融合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物流发展的强劲动力。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与供应链的金融产品相结合,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渗透到采购、仓储、管理等业务中,为上下游服务对象。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提升了对供应链资源整合效率,降低了供应链的管理成本,增强了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由于物流企业参与到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降低了金融风险和管理成本,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突破和发展,使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推出了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对供应链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进行融合、控制、管理。银行、保险公司等纷纷推出针对物流行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凭借资信好物流企业缔结战略合作,与金融机构合作强化供应链的体系,加强了供应链的顺畅。
物流金融作为新的物流产品,为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之间紧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使合作各方得到共赢目标。
不仅如此,互联网企业也积极加入到这一领域,并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推动了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物流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总之,物流金融在我国方兴未艾,正在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存在法律环境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增加了物流金融的风险,因此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市场行为,为物流金融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