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全国各地已经开始复工,口罩的产能缺口还会继续扩大。根据华创证券的分析,中国二三产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如每人每天一只则需要5.3亿只口罩/天。
1.8亿的产能、5.3亿的需求
根据工信部数据,1月25日时口罩日产量仅为800万只。而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日产量已达1480.6万只,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7%。到2月13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4%,一线防控急需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128%。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月底每天预计能生产各类口罩1.8亿只,其中KN95类口罩约3500万只左右。
据华创证券分析,中国二三产就业人口约5.3亿人,如每人每天一只,全部复工后一天就需要5.3亿只口罩;按2月底只有二产+医疗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业复工的来算,每天至少也需要2.38亿只口罩。
即使算上进口部分,复工后的口罩供应仍然存在短缺。
全国非口罩企业积极援产
据天眼查统计,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有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目前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的企业超过3600多家。
央企转产抗“疫”,自国资委成立专项工作组以来,相关央企应声加快转产,生产紧缺的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月11日,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重点医疗物资日产量,分别提高至2月5日的2.6倍、2.8倍、2.5倍。
据国资委统计,目前,仅中国兵工集团、国机集团、新兴际华集团、中国石化、中粮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化工集团等7家央企的部分所属企业生产的医卫用树脂原材料6.5万吨、可用于生产1.6亿个口罩的过滤材料123.07吨、可用于生产1.43亿个口罩的外层和里层用料223.3吨。
民营巨头也跟进,如比亚迪宣布,2月底口罩产能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富士康宣布导入的口罩生产线,口罩产能是200万只/天;上汽通用五菱称,其共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达到170万个以上;服装生产商红豆则称,预计月产隔离衣30万件,月产口罩300万只。
生产仅需0.5秒/只
并不是谁都能生产口罩,医用口罩的生产需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但在特殊时期,准入许可已变得相对容易。
从医用口罩生产的要素来看,原材料、人力、准入许可和资金均相对容易解决。那是什么在制约口罩的生产?工信部表示,口罩生产仅需0.5秒/只,但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却需要7天到半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大年初一加班加点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才刚刚上市。
进口弥补部分口罩缺口
海外进口,成了补足突如其来的疫情所致的物资缺口的关键力量。以一线急缺的防护服为例,春节期间,国内防护服生产能力为每日1.3万套,而仅湖北省的日均需求就达到了10万套。
新型肺炎疫情发酵以来,海外华人和团体,国内企业和政府、乃至个人,都加入了采购大军,几乎“抢空”了海外相关医疗物资的仓库、货架和工厂。然后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些物资运入中国。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1月24日除夕到2月11日,全国海关共验放进口疫情防控物资8.7亿件,价值28.4亿元。其中防护用品共8.51亿件,主要包括口罩7.3亿只(平均每天进口3842万只)、防护服741万件、护目镜154万副。
进口难度加大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应急机制中的最高等级),部分国家开始采取入境管制措施,多家航空公司也选择停飞或者减少往来中国的航班。例如,“美国三大航”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美联航均取消中美航班。
同时随着亚洲周边国家发现疫情,部分国家也开始对口罩出口(尤其医用口罩)采取管控限制措施,导致进口口罩的价格攀升,进口难度加大,进口口罩数量逐步减少。
随着国内口罩产能上升和进口数量,能有效缓解供求高度紧张的局面,但是面对后期全面复工,仍然还有缺口。只能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摆脱口罩困境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