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政部网站于10月25日发布的公告,共1172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自11月1日起提升。
自世界贸易摩擦以来,商务部已经多次表示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最近还有哪些利好政策落地?整理如下:
原产地证书可在“单一窗口”申领!
10月30日,海关总署和中国贸促会联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贸促会原产地证书申领功能将于11月1日在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企业申领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
目前,“单一窗口”已实现与25个部委的系统“总对总”对接,提供货物申报、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展览品申报、许可证件申领、原产地证书申领、企业资质办理、查询统计、出口退税、税费支付、加贸保税、跨境电商等12大项基本功能,满足海运、空运、公路等各种口岸类型和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业务办理,实现“一点接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验、一键跟踪、一键办理”,有效降低了通关成本,缩短了通关时间,减轻了企业负担,受到企业热烈欢迎。“单一窗口”实行免费申报制度,所有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申报全部实行免费。
下一步,“单一窗口”建设将从口岸通关领域向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延伸,开展与银行、保险、邮政、民航、铁路等相关行业的对接。
20条措施护航外贸稳增长
10月13日,国务院印发《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20条具体措施,并明确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多个部门的分工。
工作方案提出的20条措施都是实招,抓住了促进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牛鼻子”,核心内容概括来说,就是“减单证、提时效、降成本”。
围绕减单证,工作方案明确提出,2018年11月1日前需在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减至48种;除安全保密需要等特殊情况外,2020年底前,监管证件全部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办理。
优流程方面,工作方案指出,深化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海关、边检、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提高进口货物提前申报比例,非布控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先放行后缴税”。
提时效方面,海关总署介绍,年底前将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去年基础上再压减1/3。
此外,工作方案还强调,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管理制度,未经国务院批准,一律不得新设涉及进出口环节的收费项目。清理规范口岸经营服务性收费,对实行政府定价的,严格执行规定标准;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督促收费企业执行有关规定,不得违规加收其他费用。鼓励竞争,破除垄断,推动降低报关、货代、船代、物流、仓储、港口服务等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加强检查,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2018年底前,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比2017年减少100美元以上。
今年环保不搞“一刀切”
不少9月27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六省市共同制定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公布。今年的秋冬季攻坚方案明确提出,工业企业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一些环保标杆企业甚至可以不予限产。
不少人担心采暖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对经济的影响,此次公布的方案明确要求,要因地制宜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方案要求,各地重点对钢铁、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实施采暖期错峰生产;根据采暖期月度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可适当缩短或延长错峰生产时间。
不仅是京津冀,另一个重点区域——长三角也发布了《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把错峰生产提上了台前。
按照长三角的规划,从10月1日起至2019年3月31日,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左右。差不多7万多家“散乱污”企业面临整治,明确严禁“一刀切”,全面采取错峰生产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