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称,中欧班列最初的10年相当艰难,来自中国的货运列车偶尔在通往欧洲的漫长道路上行驶。但现在这样的需求相当大,于是中欧之间建立了联系。
据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10月6日报道,10年前,人们燃放起烟花。德国联邦铁路前首席执行官哈特穆特·梅多恩认为,中欧班列是一个“有前途的项目”。在2008年1月,一辆试验货运列车抵达汉堡,这列列车是从北京启程。9个月后,10月6日,运载电脑的第一辆普通集装箱列车从中国的向塘抵达汉堡。10年前许多不可预测的事物如今已成为蓬勃发展的业务。
报道称,现在,中欧之间每日通过铁路运输服装、电子器械、汽车备件、纸张以及消费品。各地的车站每周至少发车1次,工业中心重庆、成都、郑州、武汉和西安甚至4至5次。
通车一段时间后,中欧才建立起铁路联系。在开始的头几年,列车运行不规律。2011年,仅有900只集装箱在这段漫长的距离上运行。据德国铁路公司估算,2018年,这个数字预计是100倍:超过3600辆列车运输约9万只集装箱。德国铁路公司希望,2020年经由中国线路运输10万只标准集装箱。自2016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德国经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中欧商品往来中,船运以超过90%的比例占主导地位,并不令人惊奇。在所有的集装箱中,只有约1%是通过铁道运输,其余则由空运分摊。
德国铁路公司董事会成员亚历山大·多尔说:“对我们的客户而言,时间和成本是重要因素。他们同样希望以铁路运输确保自己的物流链。更加良好的排碳记录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拓展中欧之间的轨道交通,德国铁路公司成立了销售主管单位-跨欧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并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办事处。
报道称,多尔并不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会对铁路行业产生直接后果。他说:“我反而看到了另一个趋势:虽然目前欧洲、美国和亚洲之间国际贸易的增长陷入停滞,但区域内的运输往来却迅速增加,例如中国和印度。”他认为,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时间和环境兼容性方面的优势,铁路行业将会再次获得更大的利润。